晶振如何选择电容(晶振电路电容大小选择)

小圈 2024-02-14 172次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51单片机晶振上接的电容如何选择

电源滤波电容根据电源情况,比如47uf、100uf;复位电容10uf;复位电阻10k;晶振匹配电容根据晶振频率,一般是30p。

单片机晶振电路的两个瓷片电容是20~33PF 。51单片机最小系统:时钟电路51 单片机上的时钟管脚:XTAL1(19 脚) :芯片内部振荡电路输入端。XTAL2(18 脚) :芯片内部振荡电路输出端。

晶振一般就用普通的49s晶振,频率和程序有关我不知道。晶振旁边的电容用一般的低压瓷片电容就可以,通常是30pF左右。

这个好像没有固定的计算方法,大多靠经验来选择,无源晶振的匹配电容一般最好选择两个不等值的电容,一大一小可以加快起振。在许可范围内尽量选小一些的电容,大些的电容虽有利于振荡的稳定,但会增加起振时间。

下面是晶振的电容选择方法,一定要仔细看哦:晶振电容选择的几大标准 (1):在容许范围内,C1,C2值越低越好。(2)C值偏大虽有利于振荡器的安稳,但将会增加起振时间。

51单片机晶振上接的电容大小该如何选择

EA/VPP(31 脚) 的功能和接法51 单片机的EA/VPP(31 脚) 是内部和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择管脚。当EA 保持高电平时,单片机访问内部程序存储器;当EA 保持低电平时,则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只访问外部存储器。

电源滤波电容根据电源情况,比如47uf、100uf;复位电容10uf;复位电阻10k;晶振匹配电容根据晶振频率,一般是30p。

实际接电容比晶体的标称电容小,输出的频率就比晶体标称的频率要偏高(晶体负载电容对晶体频率起微调作用),所以最终还是要看芯片所要求的这实际频率,C1,C2对晶体的起振没多大影响,但对输出频率会有差别。

晶振两边的电容要怎样选

钽电解电容。cd机晶振旁路电容选择钽电解较好,钽电解电容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适合于高精度电子元器件。

-33pf都可以,一般用的是15P和30P,晶振大小影响不大,常用的4M和12M以及10592M和20M 24M都用的30P,单片机内部有相应的整形电路。

它是根据晶振厂家提供的晶振要求负载电容选值的,换句话说,晶振的频率就是在它提供的负载电容下测得的,能最大限度的保证频率值的误差。也能保证温漂等误差。

晶振电路中的两个小电容要怎样选取

1、两个电容的取值都是相同的,或者说相差不大,如果相差太大,容易造成谐振的不平衡,容易造成停振或者干脆不起振 ,详细可以到扬兴晶振官网免费咨询。

2、-33pf都可以,一般用的是15P和30P,晶振大小影响不大,常用的4M和12M以及10592M和20M 24M都用的30P,单片机内部有相应的整形电路。

3、这时就需要用电阻RS来防止晶振被过分驱动。判断电阻RS值大小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串联一个5k或10k的微调电阻,从0开始慢慢调高,一直到正弦波不再被削平为止。

4、所以晶振必须配有起振电容,但电容的具体大小没有什么 普遍意义上的计算公式,不同芯片的要求不同。(1):因为每一种晶振都有各自的特性,所以最好按制造厂商所提供的数值选择外部元器件。

22uf钽电容封装

一般钽电容使用的时候不用进行烘烤的。厂商也不会建议客户使用时先进行烘烤,贸易商可能会要求进行烘烤。原因:钽电容虽然外面有树脂包封,但仍然会吸潮。吸潮后容量和损耗会上升,严重时 漏电流也会出现异常。

贴片电容有多种封装形式,常见的封装类型包括以下几种:0402封装:这是一种非常小型的封装,尺寸为0.04英寸 × 0.02英寸(0毫米 × 0.5毫米)。

贴片的钽电容的封装有3213256037347260等,具体尺寸从这些封装的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来,比如3216,即长2mm*宽6mm,高度不能表示出来,3216的高度通常是6mm,3258的高度通常是9mm,其它就不说了。

由于钽电容内部没有电解液,很适合在高温下工作。固体钽电容器电性能优良,工作温度范围宽,而且形式多样,体积效率优异,具有其独特的特征:钽电容器的工作介质是在钽金属表面生成的一层极薄的五氧化二钽膜。

这些都是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选择的。小封装的元器件对贴装要求会高一点,比如SMT机器的精度。如手机里面的电路板,因为空间有限,工作电压低,就可以选用0402的电阻和电容,而大容量的钽电容就多为3216等大的封装。

晶振怎么配电容呢

大家在选择负载电容时,可以按照电容的具体大小计算公式是(C1*C2)/(C1+C2)+24。这个计算公式只是一种方法知道电容的大小,但是最好按照晶振厂家所配对好的负载电容值,这样会减少很多其他干扰。

无源晶振的负载电容,其实也是匹配电容,所以,要根据晶振上给出的电容来匹配就可以了。一个12m晶振的负载电容为15pf,那么在匹配15pf的电容是,晶振输出的才是12m。

常用的是晶体,需要配合两个瓷片电容,一般15pF~33pF,和单片机,电路正确,器件正常,上电就开始起振。但不会起震。晶振上电就可以独立输出信号,不需要其它器件配合。有些单片机内部也有振荡电路,上电就开始起振。

一般的晶振的负载电容为15pF或15pF,如果再考虑元件引脚的等效输入电容,则两个22pF的电容构成晶振的振荡电路就是比较好的选择。

-33pf都可以,一般用的是15P和30P,晶振大小影响不大,常用的4M和12M以及10592M和20M 24M都用的30P,单片机内部有相应的整形电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